创建活动

  • 2023年5月14日,阳光明媚,适逢母亲节,CICU一行人怀着激动期盼的心,一大早驱车从杭州出发前往建德,在驱车近两个小时后,支部一行人先后来到了千鹤妇女精神教育基地和浙江大学西迁建德的办学旧址并参观了浙大老校长竺可桢的故居。

    作为“妇女能顶半边天”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千鹤注定会被历史和人民所铭记,支部党员在讲解员的带领讲解下,缓缓走过每个展台并认真听取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雕像,都迅速将我们拉入当初那个火热的年代,展现出了当时千鹤妇女的精神风貌,“敢为天下先,撑起半边天”。她们是千鹤妇女,也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中国妇女,“70年砥砺奋进,70年美丽绽放”,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各行各业的“女性第一”到改革开放创造第一佳绩女性,她们勇立时代潮头、展现巾帼风采,如中国第一位女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终身未嫁却被誉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今天“千鹤妇女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而是随着时间推进弥久历新并将继续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焕发出更多光彩。

      建德之行的第二站便是浙江大学西迁建德的办学旧址,80多年前,在老校长竺可桢的带领下,浙大师生西迁遵义、湄潭,虽然在建德停留了只有前后四十五天,却在当地留下来良好的学风学纪,对建德来说是弥足珍贵。感受西迁情怀,传承求是精神,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学习和怀念的。

    “千鹤妇女精神”是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精神,鼓励我们以实践行动建设新时代、以奋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浙大西迁在新时代今天给我们的启示是虽外部条件万般艰苦,但只要努力奋进,仍旧能够直挂云帆济沧海,激励我们坚守工作岗位,创新创业,自强有爱。



  •  国际护士节是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理事会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节日。其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   

         南丁格尔说"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护士是医疗卫生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健康、促进康复的重要使命。

    CICU全体护理人员不惧艰难、恪尽职守,在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护理考核、疫情防控、优质服务等方面都做出了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患儿数量急骤增加和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大家加班加点、团结协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的誓言,展现了CICU护理队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

    在CICU护理队伍中,还有这么一群特殊的男护士,他们各具魅力、各领风骚、各怀绝学、各有所长,他们可文可武、他们可圈可点,他们工作时不辞辛苦,勇于担当,他们不是钢铁之躯却有钢铁之志。他们眼神坚定、一刻不停地穿梭在CICU的病房里;他们技术精湛、日日夜夜守护在在小患者的病床边;他们默默站在医生身边,心有灵犀、心领神会,他们是CICU医生的伙伴和助手。他们是新时代的提灯男神,他们是了不起的“男”丁格尔!

    无论是温柔果敢的护士小姐姐,还是行动矫健的护士小哥哥,他们都是我们可爱的护士兄弟姐妹,温暖纯良、光芒万丈。

    身穿白衣,既是护士,亦是战士!在平凡岗位绽放芳华,用无私的奉献支撑起无力的生命,重新扬起生的风帆,让痛苦的脸上重绽笑颜,让一个个家庭重现欢声笑语。2023.05.12,护士节快乐,新时代的南丁格尔们!


  • “医生,医生!我们家宝宝病情怎么样了,现在是醒着还是睡着,他……哭的厉害吗?我能进去看看他吗?”

      “护士,护士,我的孩子在监护室里有东西吃吗?吃的好吗?他今天能转出来吗?……”

        “这位工人大哥,你能不能帮忙看一下XX床小朋友怎么样了吗,拜托拜托!“

        打开浙大儿院住院一部四楼的电梯门你就会听到各种焦虑紧张的声音。每天CICU门口总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那些都是住在监护室里的孩子家属,他们每日翘首以盼,期盼着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转出监护室。每看到有穿工作服的人出现,大家就会纷纷围上去,七嘴八舌地开始发问。监护室的那一扇小小的门啊,像一道天堑,分隔了孩子与他们的父母。担心、无助,煎熬着每一位家长的心。

    相比看不到孩子的家长们,而那些病情稳定转出监护室的家长们呢,他们是否该高枕无忧了,不,他们正面临着更大的难题。孩子胸口那长长的伤疤,厚厚的伤口敷料,让他们手足无措,“我能抱我的宝宝吗?我该怎么抱?”“不要动,不要动!会碰到伤口的!“有些家长甚至不敢去触碰自己的孩子,生怕弄疼他们的孩子。勤翻身,勤叩击?不不不,孩子会痛的。CICU的对讲机、电话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响起,又是一例因分泌物不能及时清理而导致呼吸功能不好而重返监护室的宝宝。所以,手术做得再成功,术后转出监护室呼吸道护理做不好,只会延长孩子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治疗费用。

    “不能总是这样被动地去救治,我们要化主动为被动,做好术前、术后康复宣教,提前让家长知晓,让他们也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术后呼吸道康复中,减少先心病术后孩子重返监护室机率,尽最大努力让每个孩子在最短时间内康复出院。“于是,CICU党支部、巾帼文明岗创建小组耐心地询问了医生、护士在与家长接触过程中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并在与家长谈话过程中记录下他们的疑问与担心。科室集思广益,最后先行制定出”CICU入科须知“、“先心术后患儿肺部护理指导”两张健康宣教小卡片。孩子进去监护室时,医生会将”CICU入科须知“交予家长,让他们知晓入住CICU需准备的用物、谈病情时间、转科/出院须知。淡红色的卡片,就像一颗跳动的小小心脏,也如同我们CICU各医护同仁热忱的心,监护室里不是只有孩子一个人在战斗,还有我们的陪伴和加持。当孩子转出监护室时,转运护士会将另一张“先心术后患儿肺部护理指导“卡片郑重交到家长手中,并讲解示范给他们看,手把手教会家长如何正确对患儿进行肺部护理。

    小小的两张卡片,不仅仅是为了安抚家长们无处安放的担心,更重要的是为了先心病患儿的康复。希望医患齐心,一起努力,护佑孩子脆弱而珍贵的童心。




  •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发病率接近活产婴儿的0.8%~1%,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最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诊疗技术的提高,大多数CHD畸形可获得手术根治。然而先心术后CHD患儿,因术前感染,术中气管插管、麻醉药物、体外循环,术后镇痛、镇静等原因,常会出现术后气道分泌物增多、排痰困难、气道阻塞,肺部渗出、实变、不张等呼吸系统并发症,致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由此术后呼吸道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CICU不仅有各型先进的有创、无创的呼吸辅助设备,更有完善的围术期呼吸管理流程,以全面、及时、有效的呼吸支持策略为先心病宝宝实现术后快速康复保驾护航。

     

    CICU的硬核利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可在直视下确诊口、咽、喉、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病变,并能够进行吸痰、肺泡灌洗、止血、异物清除、支架置入等床边治疗。特别是重症肺部感染,肺不张,自主咳嗽、排痰困难的患儿,可帮助他们及时排除痰堵,疏通气道,改善氧合,关键时刻能有效挽救生命,提升救治成功率。且微创、便捷、安全性高,是ICU临床医生的“好帮手”。

     

    机械通气中的读心术—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通过监测患者膈肌电活动的信号(Edi信号),来感知患者的实际通气需要,提供合适的通气支持。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人机同步性,实现肺保护性通气,指导脱机和拔管,同时增加患儿舒适度,尤其适用于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全或呼吸机依赖患儿的脱机。

     

    给呼吸加把劲—体外膈肌起搏器

        体外膈肌起搏器(EDP)是通过体外电极对膈肌进行功能性电刺激,提高膈神经的兴奋性,使膈肌有规律地收缩,从而使胸腔容积相应增加,提高肺泡有效通气量,维持患者膈肌功能,并逐渐恢复患儿膈肌的正常功能。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可行的呼吸肌辅助治疗和锻炼的方式,可以辅助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增强膈肌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困难,减少呼吸机依赖的风险。

     

    序贯治疗,保驾护航—无创辅助通气

        针对先心术后患儿,无创通气既可以作为有创通气的序贯治疗,辅助有创通气的撤离,进而缩短有创通气的时间,减少有创通气相关并发症;又可以降低呼吸功耗,改善心肌氧供,且治疗期间对患儿日常生活影响小,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再次气管插管。



  • 引 言

       CICU医生在和家长的交流、护士的术前术后访视过程中家长的提问有很多共性的问题。我们宣传组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通过“CICU家长小课堂”系列推文,给家长朋友们逐一讲述,答疑解惑。

    CICU家长小课堂1

    说一说先心病宝宝术后怎么吃

    宝宝术后住进CICU,家长不能陪护左右,感到非常焦虑,除了担心宝宝的病情外,最担心的就是宝宝能不能吃?吃什么?怎么吃?今天第一期的CICU家长小课堂我们就来说一说-CICU里宝宝的“吃”。

    一、什么时候吃?

    对于病情较轻、血流动力学稳定、胃肠道功能良好的患儿,术后当天撤离呼吸机后6小时就可以开始饮水、少量进食了。对于当天不能撤离呼吸机的宝宝,排除肠内营养的禁忌症后,我们将在术后24小时内启动肠内营养。

    二、怎么吃?

    肠内营养的实施方法有很多种,ICU的医生会结合宝宝的年龄、心肺功能、吞咽和胃肠功能情况综合判断,并不断调整和优化。

    1、经口饮食:对于术后一般情况良好,胃肠功能、吞咽功能正常的患儿,我们会选择鼓励宝宝经口喂养。

    2、经鼻胃管鼻饲:这是CICU中比较常见的喂养途径,尤其是在术后早期。如果宝宝术后早期病情危重,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气管插管等无法经口喂养的情况时,我们通常需要用鼻胃管进行喂养以保证尽可能早的实施肠内营养。当然,我们还会根据宝宝肠道的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和鼻饲喂养方式。

    对于存在肠内营养禁忌症的宝宝,家长也不必过分担心,静脉营养会提供宝宝所需的热量和蛋白质,同时我们会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创造条件以早期实施肠内营养。

    三、吃什么?

    1、流质:即各种各样的奶。母乳是小婴儿患者的最佳食物。若是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我们会综合宝宝的年龄、病情、营养状况选择不同能量密度的配方奶实施肠内喂养。

    2、半流质:对于年龄大一些的、病情相对平稳且可以经口喂养的宝宝,我们会在流质的基础上慢慢添加半流质,比如稀饭、面条等,直至恢复正常饮食。

    四、吃不吃得饱?

    很多家长朋友总怕宝宝在ICU吃不饱、受委曲。其时,对于先心病宝宝来说,术后早期吃的太多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术后应激、机械通气和多种药物的影响,能量代谢变化很大;其次,过多的液体摄入会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心功能恢复,也会加重肺和全身的水肿;此外,术后的胃肠道功能也需要休息和恢复,过多、过快的饮食只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因此,吃饱不是营养支持的目标,吃得恰到好处才是对宝宝最好的营养支持。

    围术期合理、规范的营养支持是保障先心病宝宝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也是CICU医护的核心工作之一。我们会根据宝宝不同的病种、不同的护理阶段设定动态、个性化的营养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营养方案,以达到即满足营养需求又不加重心、肺和胃肠道负担的平衡状态,助力先心病宝宝的快速康复。





  • 2023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廿九,晴。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CICU病房,监护仪规律的“嘀嘀”声、呼吸机时而传来报警声,预示着平凡且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一大早,心脏外科团队在范详明主任、应力阳主任和张泽伟主任的带领下,协同CICU医护团队进行联合查房。详细了解、分析每位重症先心病患儿病情及可能预后,并对近期治疗安排做出部署。住总邱医生、范医生和床边护士为呼吸机患儿更换气管插管、重新固定引流装置,检视每个医疗细节。周军护士长带领责任护士走遍科室的角角落落,检查医疗物资储备、物品堆放,落实消防安全。

    今天也是不平凡的一天,在农历2022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我们回首往事,感慨万分:2022年,我们共为1500余人次的重症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治疗成功率高达98.7%,全年零投诉;我们在低龄、危重、复杂先心病“一体化管理“中的专科特色日益突现;我们在呼吸管理亚专科建设和先心病遗传学研究小有建树;我们在新冠疫情爆发之际,守望相助、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守护新冠重症患儿最后一道防线;我们以创建省级”巾帼文明岗“为契机、激发全体医护人员发扬奉献精神,岗位建新功……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2023年,我们将不忘初心,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极危重症患儿死亡率;我们将细化和深入亚专科建设,不断体现CICU专科化特色;我们将永攀医学高峰,全力配合心脏中心开展儿童人工心脏技术。

    2023年,致优秀的CICU全体医护人员。新年快乐!